漫畫漫畫

月刊漫畫少年 附冊《火之鳥》封面

故事簡介

透過可以穿越時空的超級生命體・火之鳥,交替描繪過去和未來,手塚治虫深入探討了「生死」和「輪迴轉生」的哲學,本作也成為了他畢生的代表作。

以手塚治虫的歷史觀為基礎,不僅呈現了對遙遠未來的預測,還挑戰了「何謂宇宙」等高深問題。

解說

《漫畫少年》版 1954年7月〜1955年5月 《漫畫少年》(學童社)
《少女俱樂部》版 1956年5月〜1957年12月 《少女俱樂部》(講談社)
黎明篇〜休憩 1967年1月〜1971年11月 《COM》(蟲製作商社)
望鄉篇(COM版) 1971年12月〜1972年1月《COM》、《COM Comics》(蟲製作商社)
望鄉篇〜異形篇 1976年9月〜1981年4月《漫畫少年》(朝日Sonorama)
太陽編 1986年1月〜1988年2月 《野性時代》(角川書店)


手塚治虫在本作出版單行本時,曾在序文寫道:「《火之鳥》是一部探討生死問題的戲劇。從遠古到未來,與有著永恆生命的火之鳥的戰鬥,就像是人類的宿命。」

追溯《火之鳥》的歷史,最初的根源是在學童社《漫畫少年》刊登的《火之鳥》黎明篇(1954年7月-1955年5月)。

火之鳥的形象靈感來自於 1947 年蘇聯時代動畫電影《駝背的小馬》中出現的火鳥。

俄羅斯民間傳說火鳥的羽毛會帶來災難,但手塚治虫筆下的火之鳥卻是永生的象徵,具有神奇的力量,甚至只要撫摸羽毛就能治癒傷口和疾病。

劇中人物都想抓住永生的火之鳥,深信只要喝了牠的血就可以長生不老。

事實上,從《漫畫少年》版開始,這部作品就十分命運多舛。先是在《漫畫少年》被中斷連載,後來轉至《少女俱樂部》,改以少女漫畫風格再次連載。

不過,在此之後於手塚治虫親自創刊的《COM》(蟲製作商社出版)連載的作品,才是現在公認的《火之鳥》系列。可惜後來《COM》經營不善,改名為《COM Comics》。「望鄉篇」雖然在《COM Comics》上連載了一段時間,但途中又再度休刊。蟲製作商社多次嘗試轉換路線和復刊,仍於1973年8月22日破產,《COM》也就此停刊。

之後,《火之鳥》改在朝日Sonorama的《月刊漫畫少年》和角川書店(現稱KADOKAWA)的《野性時代》雜誌上繼續連載。根據 1974 年 1 月出版的《赤旗》特別企畫「手塚手塚動畫片主角金」一文,手塚原本計畫將《鐵臂阿童木》作為 21 世紀部分的故事加到《火之鳥》中,雖然未能實現但仍留下一些蛛絲馬跡,例如初版「太陽篇」中,御茶水博士曾稍稍露面。

手塚原本的構想很宏偉,希望同時融入各部代表作的主角,一邊描繪未來和過去,一邊逐漸朝現代靠近。很可惜手塚來不及完成這篇傑作就去世了。

這的確是他作為一個漫畫家,投入一生心血的「畢生事業」。

雖然隨著手塚去世,「太陽篇」也畫下終止符。但在《手塚迷雜誌》第78期(1988年12月30日發行),公開了一部分後續故事的線索,被稱為「大地篇」。故事背景設定在侵華戰爭時期,以軍人為主角,是一部起於上海,止於樓蘭的大型戰爭劇。

「死亡是什麼樣的?什麼是生命?自有歷史記載以來人類就不斷思考這個單純而重大的問題,至今仍未解決。」

手塚寫在序文的這段話,彷彿早已預見到《火之鳥》會成為一個永遠說不完的故事。

作者述
《火之鳥》

第一部黎明篇的續集是未來篇。我想嘗試一種新的創作手法,在一個長篇故事的開頭和結尾之間跳著畫。所以接下來的故事,將再次穿越到遠古時代,即黎明篇之後的時代。就這樣交替著畫,最後才畫出未來和過去的交匯點,也就是「現在」。它連接到故事的結局,畫完之後,從黎明篇到遙遠未來的漫長物語才能成為一齣連貫的戲劇。

因此,每一個故事看似完全不相關,但最後放在一起時,你會發現原來它們只是長篇故事的一部分。人類歷史也是如此,不可能有段落或斷層,而火之鳥則是連接這些故事的橋樑。

每一個故事,都試圖從不同的角度探討生命的問題。不僅如此,我也試著讓敘事方式夾雜科幻、戰爭、懸疑、搞笑,使內容五花八門而不單調。
(後文省略)

(節錄自 蟲製作商社出版 《火之鳥 黎明篇》)

收錄作品

相關作品